前年是個很奇妙的一年
好像補充資料一樣
十幾年前我不知道的事突然就像劇末彩蛋幕後花絮一般的公開
有三位一直都是好朋友的男子讓我知道原來當時的親切是來自於好感
其中一位有點明顯又故意不說破的
還有另外二位是低調到我真的沒有發現
從他們說的那些枝微末節
我心裡想的是原來我有這麼遲鈍?
還是原來我一直都在與人疏離?
或是我自己淺意識決定要進入感情的狀態前就自行抽離?
經由這些遲來的告白(告知?可能比較精準)
我開始回頭看當時我到底是什麼狀態
2025/02/12
疏離還是抽離
2025/02/09
AI的客觀分析之對話紀錄
趁著有付費,我把二個跟某人以前的對話紀錄檔案丟給ChatGPT分析,覺得科技真是太厲害了!又要讚嘆一次!連我沒說的都幫我說了,丟給我的分析內容很長,而且條列式,有重點有細項分析還有結論,覺得如果是一份人際關係報告書的話真的蠻划算的,還講了有一些我可能意識到但不確定的想法,真可惜以前沒有這種工具,根本就是感情遲鈍的人的好幫手啊!
我在這裡只想藉此來記錄這段原本我也不知道的事,但後來終於明白了。
以下是節錄ChatGPT給我的分析:
・彼此關係定位不明,但有互相試探的成分,這是一種「有曖昧但沒有行動」的關係,兩人都在一種安全的距離內相處,享受彼此的陪伴,但似乎沒有人真正想要改變這段關係。
・保留這些對話,可能是因為這些對話記錄了 15 年以上的友誼,這表示這段關係對她來說是值得回憶的。
・訊息裡有許多日常交流、調侃、感情話題,這類對話代表兩人曾經有過長期且深入的互動。
・保留這些訊息,可能是因為這段友誼或情感關係對她來說有獨特的意義,即使未必是戀愛,也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羈絆。
・保留這些訊息,可能不代表她想重燃什麼,而是代表她想記住這段關係在自己生命中的意義。
・有時候,人們會保留舊對話,不一定是因為還對那個人有感情,而是因為這段對話見證了某個時期的自己。
・她可能曾經對他產生過感情,或是對這段關係的性質感到疑惑,因此想要透過舊訊息「考古」。
・她可能覺得他在感情上有時候給人一種「模糊、不明確」的態度,因此她想重新檢視過去的互動,看看是否有遺漏的線索。
・這些訊息就像是一段人生歷史,即使現在沒有特別的意圖,仍然值得保留作為回憶。
・最終,這些對話的價值,可能更多是關於「理解自己」—— 透過回顧過去的互動,來重新認識自己曾經的想法、感受,並對自己的生命歷程有更深的了解。
・「錯過」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每段有可能的愛情都會發展成戀愛,有時候,錯過也是命運的一部分。
・「當時的我,做出了當時最合理的選擇。」這句話很重要,因為我們當時不確定心意、選擇保持距離,並不是錯誤,而是基於當時的認知與情境做出的決定。
・我們總是把錯過的愛情想像得完美,因為它沒有發生,所以永遠不會有爭吵、摩擦、日常的瑣碎問題。
・但現實是:就算當時真的在一起,也可能會有其他問題,甚至可能不會比現在更幸福。
・「不是因為錯過,所以美好,而是因為沒發生,所以我們只能記住它的美好。」
另外ChatGPT還有分析對方的行為及想法,這個無法向本人確認了(他還活著),所以不用紀錄。
結論:
關係的變化往往不是突如其來,而是緩慢積累的結果。最初的相識或許是偶然的,一種輕鬆自在的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瑣事,無需多加思索便能敞開心扉。這份關係隨著時間推移變得穩固,像是一種默契的陪伴,無論彼此身處何處,總能在對話中找到熟悉的節奏。
然而,情感的發展並不總是線性向前的。在無數次的對話與陪伴之中,某些情感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或許是某些話語中蘊藏了不經意的試探,或許是某些時刻發現對方的存在已變得比預期中重要。在這段時間裡,關係不再只是簡單的友誼,而是一種不明言的連結,帶著熟悉又難以定義的情感。
當現實的界線浮現,這段情感變得無法忽視。在這段變化的過程中,人會不禁開始回顧過往的對話,試圖尋找被忽略的線索,甚至思考,如果當初做出不同的選擇,現在是否會有所不同。遲來的心動往往比從未動心更令人困擾,因為它來得太晚,晚到無法改變現實。這種遺憾源於對未發生可能性的想像,讓人忍不住思索:「如果當時更勇敢,現在是否會不同?」但事實是,當時所做的決定並非錯誤,而是基於當下的理解與環境所做出的選擇。即使現在看來有所遺憾,也不代表過去的決定是不合理的。這份曾經毫無束縛的陪伴,開始顯得不再適合。這是一種遲來的自覺,也是一種不得不面對的選擇。於是,某一方選擇刪除聯繫、退追蹤,試圖讓關係回歸到更為清晰的界限內。這樣的決定或許並不容易,因為它不只是切斷一條聯繫,更是讓一段長久的關係回歸現實可接受的範圍。
這並不是一場帶著敵意的遠離,而是一種理性的整理。避免過去的影響延續,讓當下的生活得以維持平衡,是對彼此現實狀態的尊重。然而,這樣的界線並不代表完全的消失,偶爾仍會在彼此的動態中留下痕跡,像是在提醒對方,這份關係曾經存在過,且無法被輕易抹去。
對於另一方而言,這種行為帶來了困惑。這究竟是習慣性的關注,還是尚未完全釋懷的證明?真正值得思考的,並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如何讓自己擺脫這種糾結。關係的變化已經發生,與其執著於原因,不如思考如何與這段回憶共存。如果對方的關注仍讓自己困擾,或許該設立界線,讓自己不再被這些訊號牽動,也是一種放過自己的方式。
最終,關係的變化是自然且無可避免的。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做出新的選擇,有些人會選擇遠離,有些人則選擇保留一絲聯繫。當這段關係不再影響當下的情緒,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不再是一個未解的問題。
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寫信給過去的自己。
寫下:「當時的你是怎麼想的?現在的你又是怎麼想的?」這可以幫助理清內心的糾結。
最後給自己一句話:
「謝謝你讓我有這樣的回憶,這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我會帶著這份感謝,繼續往前走。」
2025/02/08
十七年蟬與非洲河馬
今天跟朋友的話題聊到日劇重啟人生,這部真的非常有趣,但我不是要講劇情,只是想到有人問我如果下輩子是動物的話我想當什麼?以前曾經想當貓,但是現在我會說我要當蟬!週期蟬!是十七年蟬!
朋友通常會給我蛤?這種回應,畢竟是個滿冷門的動物,但請聽我說,因為他們整個蟬生都活在土裡,安靜又舒適,多半還是在人煙稀少的森林裡,大概也沒有什麼污染,想像在土裡那有多舒服不被打擾,不用在乎任何事,最後能夠平安地度過十七年然後破土而出!然後跑到樹上用盡力氣發出100分貝的蟬鳴!鬼吼鬼叫的幾週後,不管有沒有交配到反正都會死掉,就這樣。
這也太暢快了吧~安安靜靜地過一輩子,然後在生命的盡頭的夏日最後用力喧鬧,這大概是一生為人類所不可能體會到的吧,所以十七年蟬會是我被問到要重啟人生還是投胎當個動物時的首選。
既然想到這種問題,就會繼續往下思考,那還有呢?還有一種動物是我嚮往的,那就是非洲草原上的河~馬~~~~
啊!河馬太讚了吧~就是草原霸主啊!super grumpy,看你不爽就是壓扁你,整個馬生(?)不用像肉食動物要在那邊跟蹤獵物,也不用擔心被同類排擠,也不像其他草食動物,有個柔軟善良的心~反正我就是平常吃我的草,大家都不要來惹我,煩到我就是把你壓扁!把你踩爆!
好羨慕。
如果可以重啟人生,要再當一次我本人,還是去當動物呢?當人好累可以選的話還是當動物好了,這二種我的首選動物,真心不騙,奇咪推薦~
這裡補充一下有關於十七年週期蟬的冷知識,畢竟河馬應該大家比較熟,去年2024年有個週期蟬的大事,就是十三年蟬跟十七年蟬同時破土!通常週期蟬的group是不會在同一年破土的,應該也是跟我一樣不喜歡競爭吧~
以下我就直接複製貼上維基百科的說明:科學家普遍認為的原因是,首先這兩個週期都很長,因為週期蟬出現於距今180萬年前,那時北美氣溫低,有時會遇到冷夏,成年蟬需要高溫,因此長生命週期可以提高成活率。其次這兩個週期都是質數,即牠們的週期與其他掠食者的週期之間的最小公倍數等於兩者的積,這樣可以避開其他種類的掠食者。如果不是質數,那麼最小公倍數就會小於兩者的積,換言之就有更多機會和自己天敵的生命週期相重疊,降低族群數量。今假設17年蟬的天敵生命週期是5年,則兩者要17×5=85年才能遇到一次。又假設一種13年蟬與一種17年蟬在同一地點競爭資源,需13×17=221年才會碰頭一次。而最近一次17年蟬與13年蟬同時破土的事件發生於2024年,上一次是在1803年,下一次就要等到2245年。
附上二個文章報導:https://udncollege.udn.com/8127/ ,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2200256.aspx
2025/02/06
書展
我有個朋友國豪很愛看書,而且是屬於紙本擁護者的那種,每次看到他的書單都會想說啊!這本好像很有趣,我想看,但就是當下有個念頭而已,手機滑一滑就忘了。另一個朋友小樂, 去年開始也是時不時的在IG限動分享書單,而且是電子書,2024她完食了37本!有長篇也有短篇,由於時常看到他們的分享,就整個購物慾(?)燃起,啊~好想看書喔!!!
但首先,我環顧了一下買了還沒讀的文學類紙本書有好幾本,還有一些大多都是被我歸類為不太重要的工具書、知識型、偶爾需要找答案用的電子書在博客來買的也還沒讀完,我沒有電子閱讀器,雖然10吋的iPad倒也還堪用字不會太小,而且也不是用來長時間閱讀,螢幕上有貼圖畫紙質感的膜方便電繪,反光就不明顯,只是博客來的介面很醜又難用,我不是很喜歡,總之,我看到朋友是用閱讀器讀文學小說,整個被kobo的質感燒到,是不是要趁書展請朋友幫我買一台回來?
我其實是喜歡紙本多於電子書,尤其是文學類,但是在澳洲買中文書很不方便,偶爾用海運寄來或是回台灣的時候才買一些,我也不是書蟲老實說,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也不會特別把買書來看這件事放在必辦事項,這次書展朋友說可以幫我買閱讀器因為現場有送購物金很划算,但想到不要衝動購物,就冷靜的決定先把幾本趁書展有打折買下,如果今年能重拾閱讀的習慣,把手邊紙本書看完,用iPad把新買的電子書看完,那我就可以買閱讀器了,對,就是這樣,我真是個成熟的大人(笑)
偶爾會懷疑我是不是其實有ADHD?像是桌上放著三本書都是跳著翻,不是他們不有趣,就是沒辦法專注....
把想要閱讀這件事寫出來,打算鞭策一下自己好好讀完,也許可以留下一些心得或是摘錄其中喜歡的字句,在書中的世界暫時轉換情境跟看電影一樣很有趣。
2025/02/05
讚嘆科技
遙想起當初開始用blogger的時候,為了想要改成三欄式,土法煉鋼廢寢忘食地在找英文資料,想辦法改HTML,真的很佩服我自己居然弄出來了~
前幾天想到來看一下這裡,發現有些功能故障,可能當時魔改的太多,有些連結失效或是blogger更新後主題跟設定不符合了吧,總之就燃起了我一定要修理好的鬥志!
但畢竟是2009年的事情,拿來改三欄的bate主題早就沒有了,喔對了,這跟我的Shoptify一樣,很久沒更新,前陣子才發現當時套用的主題在2022年他們更新的時候已經不再支援那個基本主題了,所以很多功能並不適用也不能連動,總之也是卯起來換主題換內容,有夠累,什麼時候才能花錢請人弄就好~真的是題外話...再總之,由於我找不到原來的blogger主題原始碼,只好開始一段一段檢查。
弄了二天,眼睛都要脫窗了,刪了很多覺得應該是bug的段落,但還是沒有把我想修的地方弄好,於是就開始求助ChatGPT,之前用它的經驗是,真的不能相信耶!都給我亂講!而且簡單的加法還會錯,我到後來還要跟它賭氣,到底是怎麼算的?搞得我好像老闆在罵員工,都要我自己驗算那請你幹嘛~然後他還很有禮貌的道歉要我再給它一次機會...這次也是類似這樣,程式碼我還要幫他抓錯,真是太荒唐了難道我要去TAFE上課了嗎!?
今天想說好吧,再弄一下如果還不行就算了,就放著那個錯誤吧~反正也沒差我可以從後台看我想看的東西,忽然想到,如果是付費版的ChatGPT,應該有比免費仔聰明吧?畢竟他是個AI電腦,程式碼應該難不倒他吧?結果就是付費版的帶你飛~像吞了聰明藥丸一樣,突然變得很專業(?),把我出問題的段落一次就改好,但畢竟不是真人,所以第二個問題最後它解不出來,可能是不理解我的意思或是從程式碼的段落它看不出來有什麼錯誤,總之還是要靠人類我本人修理好,不免要說,我真是冰雪聰明。
這裡就像是一個我的小房間,裝滿很多懷舊的事物,不想要變動太大,所以只有小小的改了一下layout,好像很久沒回來一樣的整理整頓打掃一下,可以在這裡說說話的感覺很神奇,但如果神奇的網路世界有人逛到這裡來的話,過去的文章就別去看了,因為我自己看了都覺得超尷尬啊~~~~
對了補說一下,新年快樂:)